找到相关内容556篇,用时1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第三只眼看净土

    ,铁床并铜柱,万劫与千生,没个人依怙。”[38]禅净双修的念佛思想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明代四大高僧云栖祩宏、紫柏真可、憨山德清、蕅益智旭等皆以念佛即禅观而为修行净土的不二法门。近代之印光大师则主张:“但...

    菩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049950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略论禅宗与念佛--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(下)

    净土,铁床并铜柱。万劫与千生,没个人依怙。(177)   由於在以上的三个方面,禅宗同净土宗达成了共识,也就为禅、净双修奠定了理论的基础,至於实际的践行,也就水到渠成,不成障碍了。   当时禅、净合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55000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

    出世的问题,另一个就是修学佛法与佛学研究的问题。他说“真正的佛学研究者,要有深彻的反省的勇气,探求佛法的真实而求所以适应,使佛法有利于人类,永为众生作依怙。”[22]那年冬天,他...

    张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0650435.html
  • 唐代僧侣与皇权关系研究(4)

    是在和平环境下度过的。由于南方社会稳定,北方许多著名的僧侣为辟战乱,纷纷南下。据《宋高僧传·湛然传》记载:“当大兵大饥之际,揭厉法流,学徒益繁,瞻望堂室,以为依怙。”湛然居住的南方地区是最好的避难场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5350557.html
  • 阿里古格佛教壁画溯源

    密宗造像中大量两性双身连体,相向拥抱作交欢之态的怖畏金刚、明王、空行、依怙的神密造像,并成为藏传佛教密宗造像中最生动,最具表现力,最富象征色彩和审美特征的艺术类型。阿里古格壁画中大量密宗双身像及其对...

    康 格桑益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850912.html
  • 漫谈净土与禅

    不开悟。(三)有禅无净土,十人九蹉路;阴境若现前,瞥尔随他去。(四)无禅无净土,铁床并铜柱,万劫与千生,没个人依怙。此永明四料简,乃为大藏之纲宗,修持之龟鉴,但先须认准如何是禅,如何是净,如何是有,...

    果利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050941.html
  • 中国化观音信仰的宗教思想结构

    的慈悲胸怀,具有洞察一切众生心机与品性的自在神通。所以,《法华经》中说观音“于苦海死厄,能为作依怙”,是万众皆应顶礼的“净圣”。不仅如此,《大悲心陀罗尼经》说观音远古已经成佛,号正法明如来,因悲念众生...

    李 利 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651063.html
  • 观音思想的组成、架构与主要特点

    无量的福德,具有清净自在、空灵遍满的法,具有拯救世间一切苦难的威神之力,具有无限崇高的慈悲胸怀,具有洞察一切众生心机与品性的自在神通。所以,《法华经》中说观音“于苦海死厄,能为作依怙”,是万众皆应顶礼的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3851066.html
  • 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(下)

    极度哀伤悲泣的音调,称念「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」好比失去依怙的孤儿,找寻依靠一般,悲切地称念佛名。其实我们如果仔细思考自己从无始以来,就沉沦在生死大海之中,头出头没,永无出期,遍历轮回之苦,或牛胎马腹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151280.html
  • 禅门不可欺 (3)

    三藏十二部经法,才是永恒无欺的究竟依怙和引路明灯。如索甲仁波切《西藏生死书》所言:“在这里,我不必列举自一九五零及一九六零年代以来,东方智慧进入西方之后,有多少可怕而令人失望的愚蠢、贪婪和诈骗的例子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851368.html